Base与Solana联手:链间战争落幕,流量争夺战开启!
内容提要:Base与Solana的官方互通将桥接转化为内置功能,旨在实现无缝的用户体验。Base凭借其合规入口和EVM生态占据资金与分发优势,而Solana则以高性能保障交易体验。此次整合意味着流量路由权取代单纯的技术性能成为新护城河,价值将向掌控支付路径与用户意图的层面聚集。这标志着竞争从地盘战争转向交通工程,为RWA等应用提供了治理在Base、体验在Solana的双栖设计范式,最终使跨链交互对用户不可见。
终极叙事,将桥接转化为「功能」而非「摆设」,这场整合让使用者体验无缝连接,资产流动更自然。本文源自 Charlie Liu 所著文章,由 TechFlow 整理、编译及撰稿。
(前情提要:AI 支付的终局之战:Google、Coinbase 与 Stripe 的三巨头博弈 )
正如我最近写过的 稳定币新战场:Stripe 和 Circle 的 Layer 1 之争, 链间战火已经从 Coinbase 和 Robinhood 之间的 L2 烧到了 Circle 和 Stripe 之间的 L1。
但这次不一样。
Base 公布与 Solana 的官方互通路径,不只是「资产能跨过去」这么简单,而是把「选哪条链」降级成后台设置,把「谁掌控从意图到成交的预设路线」升级成一门可投资、可运营的生意。
在一个新 L1/L2 频出、稳定币交易量暴走、RWA 与 DAT 抬头、挑战者交易所蚕食份额的市场里,这是一笔关于「流量工程」的长期下注。
两个「操作系统」,为何彼此需要
这不是「Base 是什么 / Solana 是什么」的科普题。关键在于各自最擅长什么、又放弃了什么。
Base 把分发、身份和以太坊结算力绑在一起,形成「合规入口 + EVM 资产」的巨大漏斗;代价是对极致低延迟的交互并不占优。
Solana 把吞吐和使用者体验做到极致;代价是离 EVM 原生资金、机构分发半步之遥。
换句话说,Base 抱住了「人」和「钱」的入口,Solana 抓住了「手感」和「速度」。一条把这些差异当「特性」而不是「矛盾」的桥,本质上是在做「工作负载的最佳化分配」。
身份、合规、治理与深度资金留在 Base;需要手速和顺滑体验的高频环节上 Solana;路由在后台自动安排,不要求使用者改钱包、也不逼团队改技术栈。
两边的取舍不必被抹平,反而可以在同一条使用者旅程里复利。
为什么不只是前端体验的升级
表层看,这是一个被官方「正名」的双向通道:让 SOL 能在 EVM 流里像本地资产一样被调用,也让 Base 侧资产在 Solana 上自然表达。
更重要的是立场,这不是给极客的侧门,而是面向大众的「预设通路」。
当桥接被产品化、内嵌进钱包与支付路径,使用者无需换环境,做同一件事,只是后台走了更合适的车道。
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往往是降低切换成本、压缩点差、加深真正可成交的流动性池,利润也自然向「掌控最后一公里路由」的一侧靠拢。
护城河从技术参数,变成「流量路由权」
投资人应该把它看成支付网路,而不是单纯的「某条链」。整个体系的「价值积累」在意图的源头和自动路由的节点。
Coinbase 的法币入口、Base 的钱包路径,天然握著上游分发权;Solana 的执行面,则吃下高频场景的超额收益。谁能定义预设路径:钱包、入金口、聚合器,谁就更能建起收费站。
这件事在当下尤其重要:稳定币已是加密里成长最快的业务,圈外巨头开始做「支付型 L1」,而不同链之间的路由则成了新游戏的重中之重。
从投资视角,估值逻辑会离开单纯的 TPS 崇拜,靠近「谁握住了预设路径与结算终局」。
激励并不冲突
对创业团队,这个桥接意味著「分发不用迁移,体验不用妥协」。
对投资人,它提供了一条「单使用者 LTV 复利」的现实路径:一端是可信分发与 EVM 资本承接,另一端是稳定、低摩擦的执行回路。
RWA 与 DAT 的崛起需要这两头同时在线:运营要像自动化系统一样可预测,审计要像财报附注一样看得懂。
ETH 与 SOL 之所以成了资产侧与体验侧的双中心,就在于这组「分发 × 执行」的组合拳够顺;未来再叠加一两条「支付型 L1」作为流量卫星,也不会割裂使用者故事。
「单体 vs. 模组」争论,退出主舞台
务虚的原教旨争论让位于务实的运营探讨。
哪些环节必须站在以太坊的结算与合规阴影下,哪些环节必须在 Solana 的低延迟跑道上,稳定币要在两边穿梭,答案不是意识形态,而是现实的使用价值。
对于产品经理们,把这个桥接可以当内部 API 来做产品。一个余额,多条车道,费用透明、时间敏感。发币与经济模型,直说「治理在哪、体验在哪」,别让激励和路由打架。
对于做市商们,可以把跨运行时的头寸统一一本帐;平衡更便宜、可触达的场景更多,终端点差自然收紧。
对于钱包与 on-ramp 入口们,护城河不再是「谁更便宜」,而是「谁的预设路径更好用」。
当你握住预设,稳定币支付、DeFi 与消费类应用就能被自然打包,使用者也不需要「理解桥」。
L1/L2 之战:从「地盘战争」变成「交通工程」
给投资人的三个在第一性原理上的提示:
第一,基础设施的生态已经加进了支付巨头自建 L1,这会把流动性需求分散到更多目的地,单一「赢家通吃」的概率下降。
第二,稳定币是需求引擎,名义量还会再上一个数量级;不能成为一等稳定币通道的链,再漂亮也容易边缘化。
第三,交易所的利润结构正在被挑战者重写。像 Hyperliquid 这样的 perp DEX 靠执行与体验拿走一部分增量;当 Base ↔ Solana 成为原生路径,去「点差最紧、延迟最稳」的地方会更容易,这条趋势还会加速。
那这波变化怎么验证?看三组可能出现的现象。
其一,Base 的活跃度与 TVL 与 SOL 计价流的相关性增强,Solana 原生应用开始自然对接 EVM 资金而不再「补课」。
其二,入金口与钱包预设采用跨运行时路由,跨生态转帐更少绕道 CEX。
其三,RWA 与 DAT 的披露里,越来越多「双栖设计」:治理与结算重心在 ETH/Base,交互与留存重心在 SOL,随著支付型 L1 的落地再加一两条「稳定币重镇」的分发卫星。
终极叙事:把桥做成「功能」,而非「摆设」
使用者买的是「好用的体验」,不是「酷炫的桥接」。
当互通被做成「可观测、可依赖、对使用者隐形」的产品,我们终于可以把「选链」从使用者手里拿回来,交给后台路由。
对投资人,这意味著从「平台独占」转向「网路与路由」的定价世界——价值更稳地沉淀在掌控意图、身份与预设路径的那一层。
Base × Solana 的连接是这个世界的早期样本:它也许不会宣布 L1–L2 战争结束,但会把边界模糊到足以让「流量,而非领土」决定价值归属。
- 相关话题
-
- TRX登陆Solana,孙宇晨助力生态回暖,开启双赢生态实验
- Solana生态MEW发布3D动画引爆市场:猫系Meme币IP化升级或开启新一轮空投红利
- 币圈风云日报:SEC推迟多项ETF决定,Solana、Base等项目频爆新料
- Sonic SVM TGE今晚开启,搭载Solana Layer2技术引领Web2用户进入Web3世界
- 道富银行4万亿美元押注区块链 联手摩根大通开启代币化债务新纪元
- 马斯克喊单引爆Solana金狗12倍暴涨 老手转战Base链掘金新洼地
- 币安Dao5投资Zerobase开启挖矿,33% APR CeDefi质押新体验
- Solayer深度解析:Solana生态首个再质押协议如何开启资本效率革命
- Solana土狗发币热潮:疯狂模式已开启
- Solana上的值得关注的去中心化物理基础设施网络项目
- 铭文NFT投资带来稳健收益,质押理财即将开启
- Solana ETF提交:是否会重现以太坊的黄金坑?
- 相关资讯
-
Bankless:Base挑战Solana Meme币霸主地位?
Base链异军突起,能否撼动Solana迷因币霸主地位?
比特币ETF庄家出货落幕,以太坊遭Solana碾压?加密货币数据报告S2 Ep1
流量红利时代,Solana钱包能否孕育新选手?
牛市启航在即:VanEck申请Solana ETF,Coinbase起诉SEC,Worldcoin腾飞?20240628
Solayer 空投开启,Solana 支持,ORA 质押已开通, Polychain Capital、HashKey Capital、SevenX Ventures 等机构投资。
Coinbase计划将cbBTC引入Solana网络,发布日期未公开
MemeCoin战场硝烟起:Solana、Ethereum与Base的激烈较量
Coinbase深度剖析Solana网络费用:美西时段交易活跃,DEX费用占比领先以太坊
Coinbase推出cbBTC于Solana,能否填补FTX垮台后的BTC市场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