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矿机要上天:无限阳光+零冷却,挖矿成本真能归零?
内容提要:新创公司Intercosmic Energy提出太空比特币挖矿计划,利用轨道上近乎不间断的太阳能和真空环境自然散热,计划2028年发射实验卫星,2032年前部署商业化矿群。该方案面临通讯延迟、太空法规和硬件耐久性等挑战,但若成功将改变比特币算力分布格局,实现地球外挖矿的愿景。
在火箭发射成本加速下探、电力需求狂飙的当下,新创公司 Intercosmic Energy 执行长 Nick Moran 端出「把矿机送上太空轨道」的计划,试图开发源源不绝的太阳能。
(前情提要:最大比特币矿工梦》Tether合作南美农业公司Adecoagro,导入再生电力挖矿)
我们知道比特币矿机需要耗费庞大电力来进行挖矿与散热,各大矿企都在寻求能提供便宜、稳定能源的地方。而最近 YT 频道 Bitcoin Bram 的一部影片 Bitcoin Mining in Space: The Craziest or Smartest Idea Ever?,提供了一个看似疯狂,但又令人期待的灵感:把比特币矿机送上太空。
平价发射 × 无尽阳光 × 冰冷太空
主持人访问了曾在工业低温领域工作十年、成立新创公司 Intercosmic Energy 并担任 CEO 的 Nick Moran,在投入大量时间研究比特币之后。他灵光乍现:如果矿机能在地球偏远地点使用闲置电力,那么轨道上 24 小时近乎不间断的太阳能,就是一座被忽略的金矿。
为何选择太空?
Moran 指出与地面相比,太空轨道具备三大优势:
- 连续日照:同步轨道每天约 23 小时日照,低地球轨道也有 18 小时。
- 自然低温:真空环境提供免费散热,省去矿场最大营运成本之一的冷却。
- 零土地竞争:不必与农业或住宅争地。
至于在可行性上,Moran 估算:目前上太空每公斤约 5,000 美元的运载费用,未来十年可再降 99%,恰逢比特币长期价格「随货币供给膨胀而走高」。当「上行的币价」碰上「下行的发射费」,太空算力便浮现经济诱因。
具体路径:ISS 与 Starship 的交会点
具体来说,Moran 评估短期切入点是利用国际太空站 (ISS)。俄罗斯将于 2028 年退出维运,NASA 计划 2031 年后除役。Moran 主张把空出的舱段改装成矿场:当前太阳能板、配电与散热系统一应俱全,只需把 ASIC 矿机送上去即可验证概念。
中期则倚赖 SpaceX Starship 与蓝色起源 (Blue Origin) 把专属卫星送上同步轨道,矿机把日照电力转为算力,再透过 Starlink 回传区块链资料。
Intercosmic Energy 时间表与资金蓝图
目前 Moran 已投入数万美元申请「轨道区块链采矿平台」专利,并获得「七位数」的口头投资承诺,但前提是找到具卫星制造经验的共同创办人,他给自己设下的里程碑是:
- 2028 年:完成首颗实验卫星,赶在下一次减半后的算力空档上线。
- 2032 年前:在同步轨道部署商业化矿群,与地面矿场共同维护比特币网路安全。
挑战:低延迟、法律与设备寿命
虽然太空矿机能使用廉价电费并排除冷却问题,但在实际运行上仍面临三道关卡:
- 通讯延迟:节点必须与矿池保持低延迟,否则提交区块时机太晚将削弱收益。
- 跨国监管:谁能在轨道上「发电」、「发币」?现行外层空间条约缺乏明确框架。
- 硬体耐久:辐射、高温差考验 ASIC 与电源模组寿命,维修成本高。
从科幻到资本竞速
笔者不是太空专家,对于此计划到底能否实施?无法有肯定的判断。不过若 Moran 的时间表兑现,未来的算力版图将不再局限于地球某个偏远的水电站、地热或核电站,而是延伸至地球之外。
那将是人类首次把货币系统的保全工作,交给无尽阳光与冰冷真空,听起来是个蛮美好的未来。
- 相关资讯
-
摩根大通:比特币挖矿成本降至4.5万美元,或许能缓解BTC抛压?
迷因币99%终将归零:揭秘成功Memecoin的五大核心特征
比特币挖矿成本波动加剧 矿企减支保盈利
矿难预警?研报称多数比特币矿企减半后陷亏损,比特小鹿挖矿成本最低
周星驰联名《Nobody》NFT暴涨5倍,能否打破艺人NFT“归零诅咒”?
40个潜力无限的未发币项目:牛市来临前的深度盘点
著名投资人吉姆·罗杰斯:比特币将归零,加密货币最终会消失
币圈崩盘,比特币跌破6万美元,山寨币普遍下跌10%,Borpa Meme币接近归零,币安老币涨幅不错,市场或在下周活跃。
比特币矿机跌破关机价,神鱼喊“机会来了”:他看到了什么?
挖矿成本与BTC价格下限关系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