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加密世界为何需要它?它究竟是什么?
内容提要:稳定币的出现源于早期加密货币交易面临的法币出入金慢、监管限制和比特币计价波动大等问题。在法币直接交易、比特币本位、商品锚定代币等方案失败后,稳定币凭借价格稳定、交易便捷等优势成为主流解决方案。目前主要类型包括法币抵押型(如USDT)、加密抵押型(如DAI)和算法型(如UST),其中法币抵押型最受各国政府支持。稳定币现已成为加密交易、跨境支付和DeFi的核心工具,其发展也牵动着全球金融体系的话语权争夺。
一、为什么会出现稳定币?
第一个成功的去中心化加密货币出现于2009年(BTC),到2014年又陆陆续续出现了LTC、NMC、DOGE、PPC、FTC、XPM、XRP等加密货币,为了满足加密货币交易需要,首个中心化的交易所出现于2010年(BitcoinMarket.com),随着2011年门头沟交易所的诞生,加密货币交易才真正开始活跃起来。
在2014年稳定币(如BitUSD、USDT)未出现之前,加密货币市场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交易和计价:
1、直接法币交易(早期交易所)
-
代表平台:Mt. Gox(门头沟,2010-2014)、Bitstamp(2011年成立)、Kraken(2011年成立)
方式:
-
交易所直接提供法币(USD/EUR/JPY)与比特币(BTC)的交易对,如BTC/USD。
-
用户需通过银行转账存入法币,再购买比特币。
问题:
-
法币出入金慢,银行处理需数日,且受地域限制(如中国禁止人民币直接交易)。
-
交易所风险高(如Mt. Gox在2014年破产,丢失85万枚BTC)。
也就是说当时交易加密货币,不需要用稳定币,就可以用法币直接交易,但受限于现实情况(出入金慢、地域限制),制约了这个行业的发展,它必须寻找新的方式。
2. 比特币作为基准计价货币
比特币本位”市场:
-
其他加密货币(如莱特币LTC、狗狗币DOGE)仅能以BTC计价,形成交易对(如LTC/BTC、DOGE/BTC)。
-
用户需先用法币买BTC,再用BTC兑换其他币种。
案例:
-
2013年成立的币安(Binance)早期仅支持BTC交易对。
-
山寨币的涨跌高度依赖BTC价格波动。当时除BTC之外,其他加密货币均称为山寨币,时至今日依然如此。
以比特币作为计价货币,显然不符合计价货币的标准(稳定性、广泛接受度、流动性、法律支持、抗操纵性),比特币价格的高波动性,没有最起码的稳定性,不利于交易,而市场需要找到一个即出入金速度快,又不受地域限制、价格稳定的计价工具。
3. 贵金属或大宗商品锚定代币
早期尝试(非主流):
-
DigixDAO(DGX):2016年推出,1 DGX锚定1克黄金,但流动性差。
-
其他商品代币:如石油、白银背书的实验性代币,均未普及。
显然这种尝试,对于初期的加密货币市场是失败的。
4. P2P场外交易(OTC)
LocalBitcoins(2012年成立):
-
买卖双方直接交易,用法币(现金、银行转账、支付宝等)兑换BTC,平台仅做担保。
中国市场的“支付宝OTC”:
-
2017年前,中国投资者通过淘宝、QQ群等渠道用人民币购买BTC,后因监管禁止转入交易所交易。
在2013年以前,比特币在中国可以自由交易,淘宝、QQ群等平台存在大量P2P交易。随着2013年1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2017你那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中国的监管逐渐加码。
5. 其他临时解决方案
交易所内部稳定代币:
-
部分交易所发行临时信用凭证(如Bitfinex的BFX代币,用于2016年黑客事件后补偿用户),但非公开稳定币。
大宗交易协议:
-
机构间通过协议价直接交易(如OTC柜台),避免市场波动。
为何稳定币最终成为主流?
1、监管与合规的产物:
法币通道受限:2017年后各国加强监管,交易所法币入口关闭(如中国禁止人民币交易)。
2、理想与现实的产物
比特币波动性高:BTC作为计价单位导致山寨币价格剧烈波动,不利于交易。
3、博弈与妥协的产物
USDT的便利性:
-
1:1锚定美元,直观易用。 美元买美国国债,消化美国债务。
-
提现至交易所无需银行审核,即时到账。
随着全球加密货币市场不断持续繁荣,达到当前总市值的4万亿美元,24小时交易额超过260亿美元,时间验证了它的出现不是昙花一现。而且随着区块链技术越来越成熟,不断有新的创新和迭代,逐渐融合传统金融,一味的打击,显然不符合当前的实际发展。大国金融的博弈、尤其随着美国的亲自下场,最近又通过了《大而美法案》,争夺加密货币的话语权,稳定币就成了最佳工具,它是出入金的钥匙。
总结:
在稳定币出现前,加密货币市场依赖法币直接交易和比特币本位体系,但效率低、风险高。稳定币的诞生填补了“美元替代品”的空白,成为现代加密市场的流动性基石。这一演变也反映了加密货币从极客实验向金融基础设施的转型。
以上是产生稳定币的历史成因,它的出现是理想与现实、监管与合规、博弈与妥协的产物。
二、什么是稳定币?
稳定币是一种通过锚定法币、加密资产或算法调节来维持价格稳定的数字货币。其特点主要是价格稳定,通过与法定货币或实物资产等建立锚定关系,避免了像其他加密货币那样价格大幅波动。
-
主要类型
1、法币抵押型:发行方按1:1比例储备法币,定期审计并披露储备证明,是最主流的稳定币类型,如USDT、USDC、TUSD等。
比如每在以太坊链上(最早是在比特币链上)发行1USDT,Tether公司(泰达公司)应在银行存入1美元(或等市值资产)作为储备金。存在中心化风险,Tether曾被质疑储备金不足。目前普遍都是中心化公司发行,尤其以美国公司为首。中国另辟蹊径,开辟一个新的赛道CBDC(数字人民币e-CNY),目前尝试在香港试点,香港已通过《稳定币管理条例》法案。
2、加密货币抵押型:通过超额抵押加密货币生成稳定币,如DAI、LUSD等。这种类型的稳定币实现了去中心化,但需承担抵押物价格波动风险。
-
算法型:无实际资产抵押,依赖供需算法调节,如UST(已崩盘,LUNA事件)、FRAX等,这类稳定币争议性较强,风险极高。
-
商品抵押型:锚定黄金、石油等实物资产,如PAXG锚定黄金,通过持有一定数量的实物资产储备来支撑稳定币的价值。
目前从各国政府来看,普遍支持的是法币抵押型,支持的原因:
(1)合规
1:1锚定法币,有储备金制度,符合监管的需要,可以有效监管。
(2)风险
加密货币抵押型风险更大,比如2022年5月的LUNA事件,LUNA价格下跌,巨鲸抛售UST引发市场恐慌,造成稳定币UST脱锚,导致铸造更多的LUNA,LUNA供应增加,价格进一步下跌,触发“死亡螺旋”,容易造成社会性恐慌与系统性金融风险,严重冲击现有金融体系的稳定。
(3)铸币权
旧有的金融体系由美国主导,美元成为全球性的储备货币、交易货币、计价货币,美国主导着SWIFT 系统。传统的美元由于需要依托SWIFT 系统,转账慢、手续费高、审核慢等,制约了它的进一步发展,而以锚定美元的稳定币就不一样,它依托区块链技术,转账速度秒级,手续费几乎为零、无需长时间审核等优势,可全球入侵各国金融体系,金融管制在它面前也不堪一击(阿根廷、津巴布韦),尤其对于本国法币贬值的国家,更是如鱼入水,如龙入海。美国只需要在家开启印钞机,就可以收割全球财富。
鉴于此,各国纷纷加入稳定币战局,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持锚定本国法币的稳定币,在新的金融战中谋求新的格局与主导权,获得全球铸币权,重建全球金融体系,掌握世界话语权,稳定币就是一个有力的工具。
-
作用与应用场景
-
加密货币交易:在加密货币交易所中,稳定币被广泛用于交易和储值。投资者可以方便地在不同的加密货币之间进行交易转换,而无需频繁将加密货币兑换回法定货币,提高了交易效率。
-
跨境支付:相比传统的跨境汇款方式,稳定币支付可以更快地完成资金转移,降低手续费,并且能够在全球范围内24小时不间断进行,为跨境支付提供了一种更便捷的选择。
-
价值储存:在市场不稳定或对其他投资资产信心不足时,投资者可将资金转换为稳定币,以保持资产的相对稳定价值,等待合适的投资机会。
-
DeFi应用:作为去中心化金融的流动性工具,用于借贷、挖矿、衍生品交易等。
自2009年加密货币诞生,到今年已是17年,已完全验证了,作为支付工具的便利、速度、费用低等优势。
-
发展现状
截至2025年5月末,稳定币的日均成交量较2024年同期提升约52%,2024年交易额大约是Visa和Mastercard的119%和200%,正以惊人速度进入主流支付系统。
稳定币通过民间的方式进入各国,尤其是金融体系不健全、本国法币贬值、转账时间长、支付费用高等的国家,所以稳定币必是各国争夺金融话语权、规则制定权的新战场。老美一旦成功,收割全球又多了一张王牌。
声明:请读者严格遵守所在地法律法规,本文不代表任何投资意见或建议,请理性看待,树立正确的理念,提高风险意识,文章最终版权和解释权归刀锋说Web3所有。
- 上一篇:币圈四大核心技术:加密世界必看里程碑
- 下一篇:返回列表
-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