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手教程 > 正文

币圈熊市背后:隐藏的财富源是谁?

网络引擎2025-11-20 来源:网络引擎

内容提要:本文揭示了当下加密市场中一个低调盈利的群体——规则套利者。他们不依赖市场叙事,而是通过寻找并利用系统的低效性获利,主要路径包括跨交易所搬砖、追逐事件红利以及高频技术交易。然而,套利并非无风险,存在策略失效、执行黑天鹅及心理压力等陷阱。文章指出,套利行为本身会使市场更高效、机会窗口收窄,其核心启示在于培养发现并利用市场不对称性的套利思维,而非具体方法。

当下的加密市场,山寨行情惨淡,情绪低迷。除了少数顶尖的链上玩家,似乎无人能持续盈利。

但在聚光灯之外,一个群体正在“默默发财”。他们堪称“圈外人”:不谈信仰,不追叙事,不炒情绪。

他们唯一的原则是:“只套利,不交易”。

这群“规则套利者”,是系统的幽灵。他们游离于规则的缝隙,寻找激励的错位、系统的延迟和人性的贪婪。本文将解构这个隐藏的世界,探寻他们在熊市下的“赚钱术”与生存法则。

三大“赚钱”路径:从体力活到“军备竞赛”

套利,并非单一策略,而是一个分层的生态。根据我们的观察,它至少演化出三条清晰的路径。

路径一:体力搬砖客

这是最古老的形态:利用空间换取利润。

一名早期入局者回忆,2021年,他仅凭肉眼和双手,就能在不同交易所(CEX)之间寻找价差。

“比如A平台ETH报价3600美元,B平台报价3630美元。理论利润是30美元。”

币圈熊市背后:隐藏的财富源是谁?

这30美元就是“规则的缝隙”。虽然实际操作中,链上拥堵、转账费用和时间波动会压缩利润,但这已是确定性最高的盈利模式。

  • 核心:利用市场的“空间低效”。

  • 门槛:执行力、速度、多平台账户。

路径二:事件驱动猎手

这是当下最主流的形态:利用信息不对称和“过度激励”。

“猎手”们的核心是追逐“事件红利”,主要分为两类:

炒作型红利(如铭文):2023年的铭文热潮是典型。一位亲历者分享,他当时用信用卡套现1万入场,最高浮盈达千万。这本质上是利用了比特币网络“功能不完备”的规则缝隙,套取“认知差”和“时间差”的红利。

币圈熊市背后:隐藏的财富源是谁?

补贴型红利(如平台活动):另一位精于此道的参与者,则专注于大型交易所的理财和新项目活动(如Launchpad)。“今年收益最稳定的是币安的Alpha积分活动,单项目收益达六位数。”他表示,“单看收益率不高,但切换成年化就很可观。”

  • 核心:利用“信息低效”和平台的“激励错位”。

  • 门槛:勤奋(每天盯信息)、本金(参与理财)、多账户(人力杠杆)。

路径三:高频技术流

这是套利的“高维形态”:利用毫秒级的效率差。

在Solana这样高性能公链的DEX(去中心化交易所)生态中,这个战场已进入“技术压制”阶段。

一位深耕此道的开发者透露,他们的核心是监控“突然放量”的代币,一旦代币在多个DEX同时出现流动性,价差便会产生。

而为了抢到这个价差,一场“军备竞赛”已经展开:

  • 技术上:策略从简单的Python脚本,迭代到链上(OnChain)计算,再到如今的链下精算(OffChain)和动态路由优化。

  • 硬件上:“有人专门租离Solana验证节点最近的物理服务器,定制带宽,就是为了把交易延迟再压缩几毫秒。”

  • 核心:利用“时间(效率)低效”。

  • 门槛:顶尖的技术能力、硬件投入、算法模型。

套利者的悖论:在“零风险”的边缘行走

套利,常被等同于“无风险收益”。但采访中,所有人都指出了这个“稳健”路径上的致命陷阱。

陷阱一:把“套利”做成了“信仰”

最刻骨铭心的教训,来自一位曾抓住万倍利润的铭文玩家。

“当时成本0.8U的项目,最高涨到8000U。我总想着靠这一把翻身,一直不卖,结果它归零了。”

这是套利者最易犯的错误:混淆了“套利”与“投资”。套利赚的是规则的钱,一旦规则(或情绪)改变,利润必须立即锁定。当套利者开始“信仰”标的,他就沦为了“交易者”,并承担了交易的所有风险。

陷阱二:忽视“执行”中的黑天鹅

“风控是第一位,永远不要All in。”一位有传统开发背景的套利者强调。

套利看似“无风险”,但风险隐藏在“执行”中:

  • 技术风险:协议被黑、系统宕机、网络拥堵导致操作失败。

  • 策略风险:在高频赛道,你永远不知道对手的算法是否比你快几毫秒。

  • 人性风险:贪婪、FOMO(错失恐惧)、不甘心,导致操作变形。

陷阱三: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焦虑

“老实讲,这事挺折磨人的。”一位套利者坦言,“表面在薅羊毛,实际在薅自己的神经。”

套利者必须与延迟、波动和孤独为伴。这种高压,需要极强的心理调节能力。“赚到一笔、亏了一笔,千万不能死磕。该关电脑就关,该吃饭就吃。”

一位受访者将最佳状态比作“养鱼”:“诀窍是先把水养好,然后不用天天干预,它自己能生长。”

信号:当“缝隙”被填满

所有人都提到了一个共同趋势:套利赛道正在变得拥挤,窗口期极速缩短。

高频赛道,早已因传统量化团队的入场而“卷”成红海;而事件驱动赛道,也因“知识付费”和“撸毛工作室”的兴起,迅速拉高了竞争B门槛。

套利,本质上是一种“熵减”行为。套利者就像生态的“清道夫”,他们的逐利行为,在不断“抹平”价差、填补漏洞,讽刺地倒逼整个市场变得更有效率。

总结一下:思维,是唯一的“长期饭票”

套利者的故事揭示了一个冷静的现实:在加密世界,任何“策略”都有时效性。

正如一位套利者所说:“容易赚钱的地方一定会有,不管是币圈、还是A股可转债,都只是载体。”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真正值得学习的,不是某个具体的套利“术”,而是“套利思维”这个“道”:

永远保持观察,去发现系统中的低效与不对称;永远保持验证,用小成本去测试“缝隙”的真实性;永远保持执行,用强大的行动力将“认知”兑换为“利润”。

在一个人人谈论“信仰”的市场里,这群只谈“规则”的人,反而活得更清醒,也更久远。

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部分内容参考网络。关注我,获取更多最前沿区块链加密资讯!

相关话题
相关资讯
您可能喜欢的标签
猜你喜欢

2JMTT.com Copyright ©加密头条 All Rights Reserved

加密头条,探索加密世界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