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加密人物 > 正文

从6000万到归零:麻吉大哥40倍杠杆爆仓全纪录

odailynews2025-11-07

内容提要:知名人士麻吉大哥黄立成近期在Hyperliquid平台的高杠杆交易中遭遇惨败。其账户资产从9月近6000万美元的巅峰,因持续抗单与市场下跌,在10月至11月间遭遇连环清算,最终1500万美元本金近乎归零。他屡次追逐加密市场热点,其经历成为币圈高杠杆投机者大起大落的典型缩影。

昔日巨鲸「麻吉大哥」黄立成从 4,500 万美元巅峰到血本无归的完整过程,见证一个时代风口追逐者的沉浮轨迹。
(前情提要:麻吉大哥:被清算后最好的做法就是裸泳,Hyperliquid帐户亏损1,300万美元一点都不痛? )

 

昔日巨鲸「麻吉大哥」黄立成(@machibigbrother)前几日(4)再次出手,他用自己在去中心化交易平台 Hyperliquid 平台上仅剩的 1.67 万美元,重新开设了 100 枚 ETH 的 25 倍杠杆多单。

24 小时后,清算再度降临。11 月 5 日凌晨,监测数据显示帐户余额仅 1,718 美元。这一操作距离他帐户的资产巅峰时刻仅 47 天。

回到 9 月 18 日,凭借高杠杆重仓做多,他曾一度浮盈 4,484 万美元,成为链上最受瞩目的合约巨鲸之一。然而 10.11 暴跌突袭,市场剧震,加密资产一蹶不振,并在接下来的一个月连续下探,在持续的抗单和加仓操作下,Hyperliquid 的清算介面如风暴中心般频闪红光,黄立成的帐户也在连环强平中「轰然崩塌」:不仅利润悉数回吐,本金 1,500 万美元也近乎归零,巅峰接近 6,000 万美元的帐户,仅剩下「碎银几两」。

对此,他在社交媒体上留下一句:「Was fun while it lasted.」(「开心过就好。」)

从6000万到归零:麻吉大哥40倍杠杆爆仓全纪录

三十年前的他,曾站在真正的「聚光灯」下。

那是 90 年代的台湾,嘻哈文化初入华语世界。身穿宽大牛仔服、脚踩节拍、满场尖叫的年轻人,是当时最前卫的存在。华语圈最早的 Hip-pop 男团 L.A. Boyz 的领队黄立成,掌控舞台,掌控观众的节奏,也掌控著时代的流行感。

三十年后,这个渴望控制节奏的人,经历无数次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投机,试图在资本的潮水中立于浪尖,而这一切,却在疯狂和喧嚣中走向了失控。

从嘻哈小子到科技创业

从娱乐圈的弄潮儿,到网路连续创业者,再到币圈巨鲸和「镰刀大割」标签,过去二十年,「麻吉大哥」黄立成的每一次转身都充满戏剧色彩,也充满争议。

显然,他习惯站在风口,懂得注意力经济,不愿放过任何机遇。

1972 年生于台湾云林的黄立成,在 2 岁时便随家人移民美国加州。他性格叛逆,且富有街头智慧。高中时期,他与弟弟黄立行、表弟林智文组了个名叫 Funky Asian Buddy 的舞团,终日混迹于街头巷尾,跳舞 Battle,闯夜店找机会。1991 年,三人因独特的风格被发掘,正式以 L.A. Boyz 之名杀回台湾乐坛。他们用中英文混杂的唱腔和美式街头范儿,席卷宝岛。彼时的华语乐坛尚由日系偶像风格主导,而 L.A. Boyz 带来的美式嘻哈,让人耳目一新,黄立成也成为华语区 Hip-Hop 文化的先驱者,掀起一阵风潮。

从6000万到归零:麻吉大哥40倍杠杆爆仓全纪录

当年的 L.A. Boyz:林智文(左)、黄立行(中)、黄立成(右)

L.A. Boyz 自 1992 年出道,发行过 13 张专辑,风靡一时,但随著台湾乐坛在 90 年代中后期转向「抒情歌」风格,L.A. Boyz 酷炫的 Hip-Hop Style 逐渐失去主流市场。1997 年解散后,黄立成逐渐转向经商与幕后,并投身科技领域创业。

2003 年,他组建麻吉娱乐,全面涉足音乐制作与艺人经营。他从艺人转型为老板、制作人与商人。

黄立成总是想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又深谙流量之道。在娱乐圈转向幕后的同时,他转身成了科技创业者。他很早就意识到了流量与注意力的价值。

2015 年,黄立成和技术合伙人创立了 17 Media,主打产品是「17 直播 App」,主打即时视讯互动社交,彼时内地的斗鱼刚刚诞生,映客、花椒等后来与其类似的产品尚未推出,该应用上线后在台湾迅速走红,吸引数百万用户,估值一度高达数十亿新台币,并获王思聪、乐视体育等投资。

从6000万到归零:麻吉大哥40倍杠杆爆仓全纪录

黄立成以 17 Media 创始人身份在 MOX Demo Day 上演讲

因早年监管不完善,APP 上的各类颜值主播部分内容尺度过大,17 一度被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暂时下架。之后黄立成带领团队调整内容机制,并将市场重心转向日本、香港、泰国等地。2017年,17 Media 与社交应用 Paktor 合并成立 M17 Entertainment,平台更名为 17LIVE,黄立成虽然担任董事长,但也开始逐渐让股份、套现退出。

2018 年,17 Media 曾尝试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但上市当天临时取消,上市计划流产。据知情人士透露,M17 最终无法满足审计和报告要求,也无法克服其帐面上的出价门槛。后续该公司重心转向日本,直到 2021年黄立成辞去全部职务,退出管理,保留股权,由日本团队接管主要营运。

在 17 之外,黄立成也有不少其它创业尝试,「情色聊天平台」Swag、麻吉砥加电影公司 Machi Xcelsior Studios 等等……但大多没有进入主流视野,直到他邂逅了最佳的投机沃土——币圈。

疯狂麻吉:一个风口也不能错过

有了网路创业的成功经历,黄立成在 2017 年的 1CO 加密浪潮中再次看准机会,投身区块链行业。

2018年瞄准社交挖矿发币

2017 年底,他延续 17 的产品经验,主导推出区块链项目秘银 Mithril(MITH),主打「社交挖矿」概念,号称打造「区块链版 Instagram」,核心机制是,用户在去中心化社交平台 Lit 上发布内容并获得互动,即可透过演算法赚取 MITH 代币,给予创作者奖励。

Mithril 于 2018 年 2 月 21 日进行了一次 Token 私募销售,共筹集了 5,160 万美元(当时约 60,000 枚ETH),占 Token 总供应量的 30%。2018 年 2 月,这些私募 Token 中的 70% 在 TGE 解锁、30% 在接续的三个月内解锁。

2018 年 2 月,MITH 代币登陆 OKEX(现 OKX)、币安等交易所后价格一度飙涨,但因后续 3 个月内,团队将占当时总流通供给 89% 的代币直接抛售,导致价格快速暴跌 80%。

从6000万到归零:麻吉大哥40倍杠杆爆仓全纪录

黄立成在 Mithril 与 OKEX 合作活动的现场

再之后,泡沫破裂,市场转冷,当时的项目本就空有概念,产品漏洞百出,毫无真实用户,MITH 价格也持续下探毫无阻力,跌幅直接超过 99%,后续曾推出 Mith Cash 等产品力图踩上其他热点挽回颓势,但也是徒劳,22 年 MITH 被币安等平台下架,后续接近归零。

显然,发币者赚得盆满钵满,接盘者落得血本无归。秘银项目给黄立成奠定了「早期币圈镰刀 Pump and Dump」初步名声。

2020 年推出DeFi协定

2018 年,黄立成还参与创立了宝岛金融,号称为区块链公司所打造的金库管理平台。一度募集了 2,300 万美元(44,000 枚ETH),该项目仅上线了一些去中心化交易所,后迅速归零。

此外,黄立成还推出过去中心化版权的交易平台 Machi X,但因为之前的「镰刀」名声,该项目难以募资,不了了之。

直到 2020 年 7 月,DeFi Summer 来袭。

他转向大热的 DeFi 挖矿领域,快速推出借贷协议 Cream Finance。作为 Compound 的分叉项目,Cream 支援更多长尾资产借贷,凭借高收益挖矿迅速崛起,巅峰时期 TVL 超过10 亿美元。

然而,当时 DeFi 协议发展高速,揠苗助长,却在机制设计、安全防御设计上存在诸多缺陷与漏洞,导致骇客攻击事件频发,许多协议都成了骇客提款机。尤其是后来饱受诟病的「闪电贷」设计——闪电贷是 DeFi 中一种无抵押借贷机制,用户可以在同一个区块内借出任意数量的资金,只要在该区块结束前归还本金+利息,否则交易会被整个回滚。这样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方便套利、再融资、抵押调整等操作,实际却为骇客提供了温床。

2021年,Cream Finance 至少遭受了 5 次骇客攻击事件。

2月,Cream Finance 的 “Iron Bank” 跨协议借贷整合方案被利用,攻击者透过操纵资产价格(或资产价值计算)而借出了远超其抵押价值的资产。损失约为 3,750 万美元。

8 月,Cream Finance再遭攻击 —— 以太坊上的 C.R.E.A.M. v1 市场被利用,攻击者借助 AMP 代币合约中的重入漏洞(reentrancy bug)进行攻击。损失估计约 3,400 万美元

10 月,Cream Finance 遭受了当时最大规模之一的致命攻击,Cream 的以太坊 v1 市场再度被攻破。此次为闪电贷攻击 (flash loan) +价格预言机/股价估值操纵,损失高达 1.3 亿美元左右。

Cream Finance 同年经历的安全事件还包括域名 DNS 劫持、漏洞被利用。

在信任危机与技术漏洞的双重压力下,黄立成选择将协议控制权移交知名的 DeFi 之王 Yearn 创始人 Andre Cronje,以战略合作的方式软著陆,自身淡出日常营运。

之后黄立成也曾多次主导和参与各类 DeFi 协议分叉项目,但基本都不成气候,没多久就夭折。

从6000万到归零:麻吉大哥40倍杠杆爆仓全纪录

2021年转投 NFT战场

当 NFT 热潮席卷而来,他再度站上风口,摇身一变成了 NFT OG。

2021年,或许因为他对流量玩法的熟悉,黄立成早期就看准了 NFT 赛道,一早就开始铸造、囤积头部蓝筹 NFT 系列,尤其是 Bored Ape Yacht Club(BAYC)无聊猿系列,铸造价格仅为 0.08 ETH,几个月后地板价涨超 100 枚 ETH,让 NFT 实现疯狂的造富效应和破圈,本就是明星的黄立成更是借势宣传,将 BAYC 赠送给周杰伦等明星,获得极大曝光。

2022 年,Odaily星球日报曾报导,他的单一地址中就拥有 102 个变异猿 MAYC、55 个无聊猿 BAYC、151 万枚 APE代币(当时价值约 2,400 万美元),而每次下跌时,他也会大肆扫货,引得一众媒体对著他的地址竞相报导,是彼时当之无愧的 NFT 最大巨鲸之一。

事情的急转直下出现在 NFT 交易平台 Blur 的代币积分活动中,在 Blur 开启第二季空投积分活动后,「麻吉大哥」一直霸占积分榜第一、交易动作频繁。黄立成拥有大量 BAYC 和其他蓝筹 NFT,透过挂单和出价来获得交易积分,同时增加了 NFT 的流动性。但随著 2023 年 NFT 市场的遇冷下跌,赚取积分的用户没有之前的活跃,手握一堆 NFT 的人们也开始想方设法将他们出货。

Blur 的流动性为 NFT 交易员们创造了有利的抛售条件。Blur 的做市激励机制可以让交易者在 Blur 上以接近地板的价格挂出 NFT,进一步创造出紧密的买卖价差,使 Blur 的地板价比其他市场上的价格低。这种方式会不断为 Blur 创造护城河,增加出价深度。

而「麻吉大哥」在这场巨鲸游戏中倒了大霉,先后几天接盘了 71 只 BAYC,以及 77 只 CryptoPunks,损失惨重,后又紧急抛售 1,000 多枚 NFT,使得 BAYC 的地板价跌幅一度达到 25.5%。虽然是「高买低卖」的,但他大举抛售 NFT 抽干流动性的做法也换得一片「麻吉大割」的指责。

总之是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被平台戏耍了。据之后的统计,黄立成在 Blur 这场来回接盘的积分游戏中损失至少超过 5,000 枚 ETH。

后续 NFT 市场持续低迷,一蹶不振。2023 年 4 月,黄立成发文表示退出 NFT 市场。

直到现在,他的钱包中依然躺著不少 NFT 尸体。

从6000万到归零:麻吉大哥40倍杠杆爆仓全纪录

2024年公募 meme

2024 年,Solana 系 Meme 迎来春天,「一个合约地址、给我打钱」的模式爆火,黄立成又一次「拥抱机会」。

他在 Solana 链上推出以爱犬命名的 Boba Oppa($BOBAOPPA)。该项目在 24 小时内透过预售募集约 20 万枚以上 SOL(价值超 4,000 万美元),但上线当天币价跌超 70%,他还将一些募集资金转入了 DeFi 协议 Staking,又是一次经典的「大割」表演。

后续 Boba Oppa 也曾创造销毁等利多试图拉盘,不过终局自然是泯然众多 Meme 之中悄然归零。

从6000万到归零:麻吉大哥40倍杠杆爆仓全纪录

Hyperliquid 巨鲸之殇——盈利 4,500 万美元到血本无归

2025年,在 Hyperliquid 的高度透明中,在世人的围观和媒体的即时跟进报导中,成为「运筹帷幄」的巨鲸,或许让黄立成再次兴奋。

从6000万到归零:麻吉大哥40倍杠杆爆仓全纪录

「麻吉大哥」Hyperliquid 帐户仓位收益图

第一节:盛夏的辉煌与暗流

故事的开端总是大幅盈利。6 月,他凭借精准操作 HYPE 仓位,轻松斩获逾 650 万美元浮盈;7 月,其在 Hyperliquid 的多单总仓位攀升至1.26 亿美元,成为平台顶级巨鲸。然而,风险的种子也在此刻埋下:他对 PUMP 项目的固执看多,使得单月亏损迅速扩大至超 1,000 万美元。虽在 7 月底开始止损,但这笔巨亏已侵蚀了此前的盈利基础。

8 月,行情急转直下又骤然反弹,帐户盈亏曲线像狂暴的过山车。月初,他在 PUMP 上的累计亏损达994 万美元,前期盈利几乎回吐殆尽;然而,随著 ETH 反弹,中旬浮盈一度突破3,000 万美元。8 月 13 日,他果断平掉所有仓位,锁定3,383 万美元利润。但短暂的理性转瞬即逝,他随即反手做空 ETH,却被市场的迅速反弹「反杀」,利润大幅回撤。

整个 8 月,他几乎没有按下过暂停键,频繁开仓、加仓、平仓,试图用快节奏追赶行情。虽然月末亏损收窄,但那种「赚得到却守不住」的焦虑,已开始蚕食信心。

第二节:九月的巅峰与转折

进入 9 月,麻吉大哥似乎重新找回节奏。他削减杠杆至 15 倍,频繁短线操作,并在做空 ASTER 的交易中小幅获利。到9 月 19 日,他的帐户浮盈攀升至近4,500 万美元——这是他在 Hyperliquid 上的历史巅峰。

然而,顶点往往意味著转折。9 月下旬,ETH、HYPE、PUMP 全线下跌,他的核心仓位迅速陷入浮亏,最大亏损一度超过2,000 万美元。

为避免清算,他在 9 月 25 日向平台追加472 万 USDC 保证金。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在危机之中,他仍选择重仓新标的 XPL,试图「以战养战」来扭转败局。到月底,他的仓位总值仍高达1.76 亿美元,但这份庞大的规模背后,资金防线已摇摇欲坠。

第三节:十月的死亡螺旋:清算、补仓、再清算

10 月,是彻底坍塌的开始。巅峰时的近4,500 万美元浮盈,在 20 天内几乎消失殆尽。到10 月 9 日,帐户盈利仅剩约100 万美元。次日,他被迫平掉 XPL 等仓位,单日亏损 2,153 万美元,从此帐户正式由盈转亏。

此后整个月,他陷入了典型的「死亡螺旋」:市场下跌 → 高杠杆多单逼近清算 → 注资补仓 → 再次被清算 → 再度开仓。

这场循环在十月重复了不下十次。像一个输红眼的赌徒,不断「补仓」,但每一次补仓都被更猛烈的下跌无情吞噬。10 月 11 日、10 月 14 日、10 月 23 日、10 月 30 日……他的仓位被一次又一次地清算。尽管期间市场偶有反弹,让他小额仓位出现近百万美元浮盈,但相较于巨大的亏空,这只是杯水车薪。到 10 月 31 日,他的总亏损已达1,450 万美元。

终局?十一月的彻底溃败

11 月的市场没有奇迹。

11 月 3 日,他坚守的 25 倍 ETH 多单被彻底清算,亏损达1,500 万美元。

11 月 4 日,他的 Hyperliquid 帐户余额仅剩16,771 美元。然而,他仍选择再次入场——用这笔残余资金开设100 枚 ETH 的 25 倍多单。

24 小时后,清算再次发生。11 月 5 日凌晨,监测数据显示帐户余额仅余1,718 美元,一切归零。

从 6 月的稳健盈利,到 9 月帐户总资产近 6,000 万美元巅峰,再到 11 月血本无归,这场跨越五个月的交易战,充满震撼,在币圈却屡见不鲜。

同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主角和细节不同罢了。

麻吉大哥损失惨重的同一天,曾在 Hyperliquid 以 100% 胜率连赢十四次,被称为「内幕巨鲸」的多个多单仓位被强平和主动平仓,帐户从最高盈利超过 2,534 万美元跌至净亏 3,002 万美元,剩下约 140 万美元,之后他反手追空,市场却开始反弹,现今帐户仅余 57 万美元。

而昔日 Hyperliquid 第一网红巨鲸 James Wayne,曾以高倍杠杆快速盈利超过 4,300 万美元,同样在暴跌中遭到连环清算,损失全部本金,此后他也是一直搬搬挪挪,东拼西凑,凑到几万美元继续开单又遭爆仓,并顺势当起 KOL,做返佣来积累下一轮「赌博筹码」,循环往复。

他们如今都在以小仓位继续放大杠杆开单,而虽然本文名为「归零记」,我们却毫不怀疑,「连续创业者」黄立成想必有的是办法凑出些许本金,继续开单。

在这个故事中,他们都像一次次推动巨石的西西弗斯,永远无法逃出轮回,再次向高峰进发。

结语:一次次提速,或许是加速消亡的前奏

黄立成可谓是加密时代最生动的注脚,甚至可以被称作活化石,他积极快速地投身每一次财富机遇之中,又在不久后金蝉脱壳,奔赴下一个掘金战场。这也是另一个维度的轮回。

而在币圈,每一次热点浪潮的生命周期,都在被极致压缩。

在顶尖交易员的分享中,我们常听到一句「慢即是快」的「金科玉律」。但在这个热点轮换如同烈火烹油的市场中,早已无人信奉「慢即是快」,只有太慢了,不够快,应该更快。

曾经,画一个精美的白皮书,讲一套自圆其说的故事,或许也要点花费时间打磨产品原型,项目才能上币套现。

后来,社交媒体上发一个合约地址,振臂一呼,就有千万「傻子」直接打钱,就连美国总统也这么干了,一个百亿美元市值的项目瞬时诞生。

一次次极致加速,一次次陷入疯狂,「巨鲸」们更是沉迷点击几下开仓、平仓的按钮,就将数亿财富揽入囊中。

在这里,注意力和号召力成了真金白银,帐户里的资产却成了虚幻的赌博筹码,在畸形的行业结构中,迷失似乎成了必然,叙事永远轮回,财富永远被制造,也被吞噬。一夜暴富与瞬间坠落,只道是寻常。

最终的讽刺在于——币圈永远有下一个归零的麻吉大哥,而更多的人仍渴望成为他。

相关话题
相关资讯
您可能喜欢的标签
猜你喜欢

2JMTT.com Copyright ©加密头条 All Rights Reserved

加密头条,探索加密世界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