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比特币暴跌隐忧解析
内容提要:比特币上周从5.1万美元飙升至6.4万美元,但摩根大通分析认为其当前价格远高于生产成本,不可持续。金融时报指出,比特币生产成本约为2.7万美元,而价格飙升已远超此成本。在比特币减半后,矿工成本将上升,但市场调整可能导致算力下降,成本降低。尽管矿工成本是价格支撑,但牛市时BTC价格常高于成本,因此回调判断证据不足。
比特币过去一周从 5.1 万美元一度飙涨超过 6.4 万美元。但金融时报昨(1)日引用摩根大通的分析,指出比特币当前价格远高于其生产成本,并认为这种超出生产成本的价格状态不可持续。
回顾过去一周,比特币价格从约 51,000 美元,持续飙涨一度冲破 64,000 美元,七日涨幅高达 22.9%、市值重返 2021 年牛市水平,逼近 1.25 兆美元。
推敲比特币大幅上涨的原因,与美国比特币现货 ETF 持续带来资金净流入(据 SoSo Value 数据,该产品的总规模已达到 477 亿美元)、以及减半即将在四月份到来有关。
不过在比特币迅猛的上涨令市场惊喜之外,也不乏担忧回调与看空的声音。
金融时报判断比特币下跌的原因
金融时报昨(1)日就发布一篇名为《为什么比特币的价格仍可能暴跌》的文章,其根据摩根大通的分析,指出比特币目前的生产成本大约为 27,000 美元,主要包括挖矿过程中所需的电力成本。
而这个成本提供了比特币一个价格支撑力,但由于在下一次比特币减半之后,这个生产成本将短期内跳升至约 50,000 美元。因此金融时报文章中写道:「然而,最近的飙升已使比特币价格远高于生产成本。对于过去的比特币来说,这是不可持续的。」
此外,在比特币减半之后,不够效率的矿工将退出市场,导致算力下降,有助降低生产成本。
在某个时候,价格上涨将失去动力。假设挖矿处理能力下降五分之一,那么生产成本将相应下降至 43,000 美元左右。这为当前一轮狂热消退后的价格,提供了新的支撑点。
延伸阅读:机构狂加仓!比特币现货ETF「单周净流入25亿美元」、BTC挖矿难度爆喷8.24%
比特币挖矿成本与币价关系
简单来说,金融时报这篇文章提到比特币的价格,不会长期持续高于矿工成本。
但是根据近年历史数据,上一次比特币价格「接近或是低于」挖矿成本,是发生在 2022 年熊市底时,当时有不少矿企因而倒闭。
但是当市场处于牛市周期时,BTC 价格通常都会比挖矿成本要高上许多,虽然矿工的挖矿成本确实会是一个有力的价格支撑,但因此判断 BTC 会回调,证据似乎太过薄弱。
从下图中,我们也可以很清楚地发现,上一轮牛市时 BTC 的价格要比矿工生产成本要高上不少。
- 相关资讯
-
比特币暴跌超6%,加密货币市场动荡波及全球金融市场
Binance深度解析:从QUANT到TRUMP,Meme币背后的社区情绪驱动与金融人性揭秘
8月5日比特币暴跌原因深度解析:矿工抛售、政府抛售、交易所赔付...是否该抄底?
比特币暴跌山寨腰斩,未来信心依旧:解析zksync空投,坚守原则不抄底zk
以太坊ETF后市影响解析:合规之下山寨币的狂欢与隐忧
RWA解析:现实世界资产进军DeFi生态,颠覆传统金融格局,潜力项目与未来挑战揭秘
新手也能轻松掌握:Solana与以太坊程式设计模型的区别解析
现货以太坊ETF炒作与加密股票抛售现象解析
以太坊质押详解:PoS优缺点、Staking参与方式及LSDfi等热门协议全解析
SEC放行以太坊现货ETF,专家解析:ETH及多数加密货币“非证券”属性获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