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币圈资讯 > 正文

花旗银行重磅入局:稳定币、加密ETF托管服务全面开启!

Joe2025-08-15

内容提要:花旗银行正进军稳定币及加密货币ETF托管领域,预计2030年稳定币市场规模将达3.7万亿美元。其利用传统金融优势提供合规托管方案,同时通过Citi Token Services测试代币化支付实现24/7跨境结算。随着监管明确和政策支持,摩根大通等华尔街机构也加速布局区块链,将传统金融与区块链技术结合,标志着数字资产正成为主流金融基础设施的核心部分。

花旗银行评估稳定币抵押品与加密货币 ETF 的托管服务,再次凸显华尔街正加速拥抱区块链技术。
(前情提要:对话 Circle 执行长:盈利模式、银行竞争与 Arc 区块链策略 )

 

花旗银行(Citigroup)进入 Web3 又有新动作,正为稳定币及加密货币 ETF 抵押资产寻求托管角色,踏入数位资产深水区。

过去,主流银行面对比特币与以太币大多「远观不碰」。如今随著监管脉络愈趋清晰、川普政府的友善政策到位,花旗把目光锁定在更具合规优势的稳定币市场。

根据花旗内部预估,稳定币规模有望在 2030 年扩大至 3.7 兆美元,足以改写跨境结算、资本管理与财富配置三大环节。其金融服务部门全球合作与创新主管 Biswarup Chatterjee 直言:

为支持稳定币的优质资产提供托管服务是我们正在考虑的首要选择…加密货币 ETF 也是一种可能性,因为需要托管等量的数位货币来支持它们。

托管生态:一场关于安全与规模的竞赛

能否稳健守护用户资产,是加密货币金融能否大规模采纳的关键。美国《GENIUS 法案》要求稳定币发行方必须持有经审计、一比一的现金或国债储备。

花旗看准这道门槛,计划把高品质国债与现金部位纳入自家保管库;银行既有的风险管理流程可望降低代币化资产操作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加密货币 ETF 抵押物托管大多流向 Coinbase,市占率约八成,但花旗在传统金融客群的信任度,让它仍有机会获得不小的市场。

代币化支付:24/7 结算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花旗也看好区块链对支付效率的提升。内部「Citi Token Services」平台已于纽约、伦敦、香港完成多次实战测试,处理金额达数十亿美元,证明代币化存款可在每天 24 小时、全年无休的架构下完成秒级结算。

花旗同时携手 Payoneer 等金融科技伙伴,尝试把服务触角伸向跨境电商与自由工作者的收款需求,借此打造下一代全球清算网路。

传统金融集体起跑,竞赛进入深水区

花旗的举动并不孤单。包括摩根大通、高盛、纽约梅隆银行也相继试水温,内容涵盖以加密货币作为贷款抵押、为 DeFi 协议提供银行级风险控管…等。虽然各家切入角度不同,底层逻辑却一致:把区块链效率与现有管制优势结合,并确保反洗钱、资安与客户保护到位。

总结来看,花旗以托管服务为杠杆,结合代币化支付测试,正加速把传统银行品牌延伸到数位资产领域。尽管未来仍有市场份额争夺、安全事件与技术标准统一等挑战,但华尔街已明确表态:区块链不再只是周边尝试,而是金融基础建设的新必修课。

相关话题
相关资讯
您可能喜欢的标签
猜你喜欢

2JMTT.com Copyright ©加密头条 All Rights Reserved

加密头条,探索加密世界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