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货币稳定性之谜:为何难以企及?
内容提要:这篇文章探讨了货币演变的完整生命周期,指出真正的货币需要经历四个关键发展阶段:吸引价值(建立初始采用)、规模发展(形成流动性)、稳定机制(确保市场韧性)和经济效用(实现实际应用)。作者分析指出,当前加密货币(如比特币)在前两个阶段表现优异,但在稳定性和经济实用性方面存在根本性缺陷,缺乏应对市场危机的自适应机制和资本形成功能。文章强调,良性货币需要具备自适应供应、危机干预、生产性储备利用等完整架构,而不仅是技术先进性。最终结论认为,货币的未来属于那些在设计阶段就全面考虑从初始采用到成熟应用全生命周期的系统。
前言
货币是经济活动的基础,但我们很少探究哪些特质使货币有效。随着数字货币挑战传统的货币概念,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哪些特质使货币能够在现代经济中履行其基本职能。
历史表明,货币的定义不仅仅在于其技术特性,而在于其通过不同发展阶段演变的能力。真正的货币必须经历一条充满挑战的进化之路,这是大多数新兴货币无法完成的。
完整的货币生命周期
要成为功能完善的货币,资产必须成功完成四个发展阶段:
1. 吸引价值
首先,货币必须吸引资本和关注。无论是通过贵金属、政府背书还是潜在的升值空间,所有成功的货币都始于吸引人们持有它。这一初始吸引力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没有这一阶段,货币无法聚集足够的大规模采用所需的临界量。许多数字货币在这一阶段表现出色,利用投机和网络效应建立初始采用和流动性。
2. 规模发展
其次,货币必须实现足够的规模和流动性,以支持有意义的经济活动。它需要足够的市场深度,以避免交易导致过度波动;还需要足够的分布,以确保找到交易对手不会过于困难。
规模带来信誉、网络效应以及更广泛应用的必要流动性。像比特币这样的主要加密货币已成功通过这一阶段,市值达到数万亿美元。
3. 稳定机制
第三,货币必须发展出使其在商业和合同中可靠的稳定机制。稳定并不意味着固定价值,而是指在市场压力下的可预测性和韧性。这需要技术机制和制度支持。
许多新兴货币在这一阶段失败。真正的稳定需要能够在各种市场条件下正常运转的系统,不会崩溃或需要外部干预。这意味着货币必须具备内在的应对机制,能够应对需求过剩和需求不足。
4. 经济效用
最后,货币必须在超越投机的普通经济活动中真正实用。它必须在各种经济环境中作为可靠的记账单位、交换媒介和价值储存手段。
真正的实用性意味着支持现代经济所需的全部金融功能:高效的支付、可靠的合同、合理的借贷市场以及稳定的规划周期。这意味着货币变得平凡而实用,而不仅仅是令人兴奋和新奇的。
协调问题
人们很少意识到,后期阶段需要解决随着系统规模扩大而难度增加的根本性协调问题。
考虑货币的基本功能,如提供最后手段的功能、实施紧急稳定措施或在危机中干预。这些功能本质上是公共物品。它们要求实体将系统稳定置于眼前的自身利益之上——为了集体利益而承担个人风险。
在纯粹以个人利益为导向的去中心化系统中,这些关键功能缺乏结构性支持。系统在正常情况下可能运行良好,但在稳定性至关重要的时候却会崩溃。
我们在加密货币市场中反复看到这种脆弱性:
在 2020 年 3 月的崩盘中,BitMEX 等交易所不得不暂停交易,以防止清算级联威胁整个生态系统而导致彻底崩溃。
- 在“黑色星期四”,MakerDAO 因抵押不足而需要紧急治理响应和社区救助。
- LUNA 最初通过资金雄厚的参与者的大规模干预度过了市场压力,但当其规模增长到连这些支持者都无法稳定时彻底崩溃。
- 这些例子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真相:尽管加密货币在理论上提倡无需信任的系统,但其在危机中的生存一再依赖于隐性信任的参与者进行自由裁量的干预。
随着系统规模扩大,这个协调问题变得指数级困难。在较小规模下通过非正式协调可能解决的问题,一旦系统增长超过某些阈值,就变得不可能了。
资本形成要求
除了稳定性之外,良性的货币必须支持资本形成——推动经济生产力的借贷过程。这正是现有加密货币面临的另一个根本性局限。
加密资产作为抵押品的使用日益增加,但很少作为债务的计价资产。很少有人愿意以比特币(BTC)或以太坊(ETH)借款,因为它们的不确定性为借款人和贷款人带来了难以管理的风险。
功能完善的货币必须为跨时间的协议提供稳定的记账单位。无论是借款人为了建房、为了给企业融资,还是开发基础设施,他们都需要对其债务的未来价值有合理的确定性。
设计完整的货币体系
现有加密货币的局限性并非暂时性的问题,而是根本性的设计约束。比特币和以太坊等资产主要为前两个发展阶段——吸引价值和规模发展——而设计。
它们的固定或高度受限的供应模型为早期采用和投机创造了强大的激励。这种设计在启动价值和实现初始规模方面表现出色,但在需要稳定性和实用性以实现更广泛采用时,却成为了一种负担。
如果没有机制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状况、提供最后手段的功能或在危机中稳定的机制,这些体系从根本上来说仍然是不完整的货币体系。它们作为所有权账本运作良好,但难以成为功能齐全的货币。
良性货币的完整架构
基于这些观察,我们可以定义架构完整的货币所需的内容:
- 自适应供应机制:良性的货币必须能够在需求超过供应时扩张,在供应超过需求时收缩,创造自然的稳定压力。
- 最后手段功能:良性的货币需要内置机制,以便在市场压力下提供流动性、稳定性和干预,而无需外部协调。
- 生产性储备利用:良性的货币应将其积累的价值用于生产性用途,而不是让其闲置或消散,为系统创造可持续的价值。
- 借贷市场基础:良性的货币必须提供功能性借贷市场发展所需的稳定性,从而允许资本形成,而不会产生过度风险。
- 透明的健康指标:良性的货币应该提供清晰的系统健康状况指标,使参与者能够根据基本面实力而非仅仅基于市场情绪做出明智的决策。
传统货币体系的历史发展并非偶然——这些特性之所以演变,是因为它们是货币在多样化经济条件下运作所必需的。
弥合差距
这一分析并非否认加密货币的成就。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通过成功完成前两个发展阶段——证明通过市场激励启动非主权货币体系是可能的——且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它们的成功为货币演变的初始阶段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策略。核心洞察在于,完整的货币体系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其最终的成熟状态,同时仍能应对早期的进化阶段。
货币技术需要兼顾初始增长和投机的机制,同时提供在达到足够规模后实现稳定性和实用性的路径。它们需要结合使加密货币成功的启动能力与目前缺乏的适应性机制。
结论:通向良性货币之路
货币的演变不仅是技术问题,而是解决随规模扩大而增加的协调问题。良性的货币必须设计为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从初始采用到成熟的应用——都能运作,具备适应变化条件的机制,而无需持续的外部干预。
这并不意味着要回归完全中心化的系统,而是要设计架构完整的系统,并内置货币运作所需的机制。这意味着创造的货币不仅在最佳条件下有效,而且在各种经济情景下都能有效。
随着我们继续开发数字货币,这些见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评估其潜力的框架。我们不应仅仅关注技术特性或短期价格升值,而应思考一种货币是否具备在其整个演变过程中发挥优质货币功能所需的完整架构要素。
货币的未来并非属于那些拥有最先进技术或初始增长最强劲的系统,而是属于那些在设计时就全面了解货币实际运作机制的系统。
- 相关话题
-
- 加密货币市场:人们为何认为一切已结束及市场走向剖析
- 美股下跌,比特币为何坚挺?解密加密货币避风港效应
- 为何赚过钱的加密货币更易致亏?止损策略揭秘
- 比特币为何被誉为最安全加密货币?六大安全特性深度解析
- 东西方差异:西方稳健旁观,国内年轻人为何热衷加密货币博弈?
- 四大去中心化存储加密货币:FIL、AR、SC、STORJ介绍及投资风险提示
- 国家为何遏制虚拟货币:资本管控、金融稳定与防范犯罪
- 加密货币解析:去中心化、波动大、监管难,特朗普行政令引关注
- 拜登总统对CFTC人事任命引发加密货币界热议
- $FIL价格低迷原因揭秘:为何牛市中依然平淡无奇
- 2024年牛市四大100倍加密货币投资推荐
- 加密货币获利难度加剧:未来或仅剩少数人能获利
- 相关资讯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何对比特币态度大转变,承认其国际重要金融工具地位?
揭秘朝鲜黑客:为何成为加密货币窃取高手?
加密货币交易心理揭秘:心态为何成为制胜关键?
英国工党胜选,加密货币行业为何欢欣鼓舞?
侃爷发币引爆话题!从特朗普到米莱,名人数字货币为何如此吸睛?
IO.NET:去中心化云算力领航者 | 加密货币AI赛道深度解析 | IO代币经济学与基本面洞察 #OKX #BTC
为何懂加密货币却难赚钱?实力之外,机遇更为关键
比特币破10.7万新高!美国新加密货币会计准则为何大利好BTC?
华尔街日报:去中心化金融浪潮汹涌,颠覆传统货币与支付体系
Bankless解析:人工智能为何需要汲取加密货币的价值观?